临颍抗敌后援会旧址位于临颍县老城东街,西邻县城鼓楼,为二层砖混小楼,建筑占地面积280平方米。原为临颍县文化馆办公用房,后文化馆改造、搬迁。现因年久失修,二楼大部分为空房,一楼被改建为民房。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者制造“卢沟桥”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共河南省委通过国民党第一战区政训处民运科在各地设立民运办事处,派遣中共党员担任民运指导员,协助中共地方组织开展抗日救亡运动。冬,中共党员、漯河警钟日报社驻临颍记者姚健宇与临颍县民运指导员王兴国取得联系后,多方奔走,促使国民党临颍县政府,联合临颍各机关团体及知名绅士,成立了临颍县抗敌救国会。抗敌后援会设在县城东城隍庙北楼6间和东楼3间,县立乡村师范进步青年学生郑林昌等三四十人纷纷参加。
抗敌后援会建立后,姚建宇等中共党员积极向民众宣讲党的抗日政策,动员青年在国民党统治区发动群众,开展抗日活动,坚决同国民党的片面路线作斗争。同时,中共党员、县乡村师范教师楚光甫、李计卿、谷林歌创办《抗敌日报》,经常转载《新华日报》《大公报》《河南民报》《警钟日报》的抗日文章。抗敌后援会制定了《临颍县抗日救国宣传大纲》,还建立了抗日救亡宣传队,在城镇、乡村散发传单、贴标语、出墙报、画漫画,演出话剧《放下你的鞭子》《巾帼英雄》等抗日救国、维护民族尊严的剧目,以多种形式向广大城乡群众宣传抗日,揭露和控诉日军的侵华罪行,唤起民众,同仇敌忾,抵御外侮。抗敌后援会还利用九一八、一二八等国耻纪念日,努力开展募捐活动,把募捐来的钱物集中起来寄往抗日前线,支援、鼓励抗日前线将士。在临颍县民运指导处的指导下,抗敌后援会坚决同地霸劣绅瞒报地税行为作斗争,保护穷苦农民利益。
1938年秋,国民党政府推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政策,抗敌后援会被迫解散。但抗敌后援会的骨干通过抗敌后援会了解了中国共产党,在斗争实践中得到了锻炼。在中共党员动员、帮助下奔赴抗战前线,一部分骨干被党组织介绍到延安抗日军政大学深造,为党培养和输送了一批干部。抗敌后援会在临颍的抗战史上,写下了闪光的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