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观澜故居位于郾城区李集乡大朱行政村海庄自然村九组,建筑占地面积70平方米。原建筑已损毁,后经其侄儿依记忆按原貌重新翻修,现为海氏后人私宅。故居西、南、北三面皆为民居,东距城乡公路—李漯路3公里,西距107国道4公里。
海观澜(191—1933),又名海萍,1911年出生在郾城区李集乡海庄村(原属临颍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26年7月,海观澜在临颍一小毕业后,以优异成绩考入河南省立开封一中。入校不久,即被吸收参加了开封一中党组织开展的各种进步活动,很快又加入了共青团的外围组织“反帝大同盟”,并成为骨干分子。次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党小组长。在学校期间,海观澜成为学生联合会的主要负责人,在中共开封市委的领导下,为抗议学校当局开除进步学生,组织罢课斗争并取得胜利。1930年夏毕业后,海观澜随同赴许昌任中共豫中特委书记的杨健民一起到豫中特委任秘书。不久转赴开封任中共河南省委技术机关(即印刷机关)的领导工作,负责刻印党的秘密文件和各种传单。
1932年夏,中共河南省委技术机关从开封迁至郑州花园街。7月,中共河南省委遭到严重破坏,省委书记吉国桢等省委领导相继被捕,省委技术机关同省委失去联系,经费也随之断绝。海观澜机警地将技术机关迅速转移到孝义山区一个工人家中的窑洞里隐藏起来,躲过了敌人的搜捕,保证了省委技术机关和人员的安全。随后,海观澜带领部分同志转移回到郾城家乡隐蔽,以小学教员身份继续从事革命活动。1932年底,在听取许昌中心县委书记张本固(刘晋,临颍县人)的汇报后,中央决定在许昌中心县委的基础上成立河南省工作委员会(简称省工委),吕文远任书记,张本固(张本、刘晋)任组织部长,省工委机关先设在许昌。1933年春,海观澜与新建的省工委取得联系,将印刷机关和工作人员安置在许昌城内北大街,作为省工委的印刷机关重新开展工作。当时,正值蒋介石“围剿”苏区和工农红军,为尽快恢复、发动和开展党的活动,配合和支持工农红军的“反围剿”斗争,印刷机关肩负着重要任务。为迎接党中央关于“红五月”的宣传任务,海观澜昼夜刻钢板,印刷中共河南省工委1933年4月22日《关于红五月工作决议》以及“五一”“五四”“五五”(马克思诞辰日)等纪念性传单,为赶印《反对国民党许昌县政府强迫农民修筑许昌至南阳汽车站的宣言》和《告劳苦群众书》等文件,他常工作到深夜。“红五月”宣传品对动员和推动全省“红五月”宣传活动,开展“红五月”各种斗争,都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中共河南省工委印发的“红五月”宣传材料,推动了全省革命活动的发展,同时也引起了国民党河南当局的恐惧和仇恨,派遣特务到处探查。1933年5月,因叛徒告密,海观澜、赵宜仁等印刷机关的4名同志被捕,后被押送开封,关押在河南省绥靖公署第一监狱。海观澜受尽严刑拷打,始终坚贞不屈。秋末,海观澜从容就义,时年仅22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