郾城文庙大成殿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郾城文庙大成殿:郾城文庙位于老郾城城区黄河西路(现在郾城文化旅游局后院),古代时专供儒生聚学授书的地方。始称儒宫,为唐代元和年间溵州刺史高承兴建。元至正后相继扩建。明洪武三年改称孔庙。永乐年间又恢复原称。明清时代又修建了16间,高宗乾隆十七年(1752年)创建景文书院于文庙西侧,形成了初具规模的古建筑群,曾经为郾城古八景之首,有魁星门、泮水池、 廊房、启圣祠、明伦堂、大成殿等。
现在的文庙大成殿是一处带有元代建筑风格的明代早期建筑,据《郾城县志》记载:文庙大成殿系文庙的宫殿式主体建筑,在文庙北段中轴线上。目前仅存一座主殿-大成殿,为纯木结构,坐北向南,为单檐歇山式构造,灰色和绿色琉璃瓦顶。其中升昂、斗拱等都具有典型的明代建筑特点,绿色琉璃瓦覆盖殿顶,殿内立二人合抱顶梁柱,原柱上饰蟠龙形象,工艺精美,生动逼真,堪称古代艺术杰作。殿高11米,长20.4米,宽12.6米,约260平方米,进深三间,面阔五间,悬山顶,为九椽梁架木结构建筑,重檐九脊,斗拱重施,周围出厦飞檐、挑角。黄绿色琉璃瓦盖顶,正脊两端装龙形鸱吻,张口吞脊,尾部上卷,四个脊上均有六兽。
大成殿前原有古柏十余株,虬干凌霄,郁郁葱葱,有明清民国时期碑刻十余通,主要记载文庙的修建以及孔子的功德。大殿左右角门,西曰:“鸾旗半藻”,东曰:“棫朴著藏”;再往前有东庑七间,其北有陈设所三间;南有洗盥 所三间,又有西庑七间,其北有礼器所三间,南有烹饪 所三间;正前有戟门三间,与大成殿相直对,戟门左右各有一门,东曰:“德配天地”, 西曰:“道冠古今”;再往前中有木枋,木枋上以浮雕蟠龙饰边,其上为红日当空,下为海水翻腾,中为双凤朝阳,更南为万仞宫墙,由彩色砖砌成。大成殿内正中祀大成至圣先师孔子之牌位。
明永乐十年,郾城知县王季立有诗赞郾城文庙曰:
文明耀中邦,儒庠俨东峙。鼓节严昏昕,宏音通遐迩。
渊填震华堂,雍容集冠履。进退周折旋,讲经析玄理。
伟矣弦歌声,洋洋满人耳。师严道亦尊,进学讵能止。
文庙大成殿是文庙幸存之主体建筑,该建筑是处于我国南北方过渡地带上的一座典型的明代早期建筑,并带有元代晚期的建筑风格。它对研究我国古代建筑艺术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1982年,郾城县人民政府于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河南省文物局拨专款对其进行揭顶大修。2000年9月,河南省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第三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现在的文庙大成殿正中供奉孔子画像,周边是“孔子及儒家文化展”,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孔子的生平纪事,第二部分为儒家文化在中国以及海外的传播与影响,第三部分为孔子周游列国的史实故事。现在的文庙大成殿成为一个弘扬和传播孔子儒家文化的重要场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