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 年 8 月 15 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漯河是侵华日军北支那派遣军 2971 部队司令部所在地,也是在豫侵华日军的主要指挥机关所在地。当时,侵占河南的日军把漯河作为指挥中心,所辖范围包括西南至老河口、南阳、方城、叶县、舞阳,南至信阳、驻马店,北至许昌、郑州,东至周口等地。日本战败投降后,国民党政府把漯河确定为全国的 15 个受降点之一,即第五受降区,委任第五战区司令长官刘峙为受降长官。1945 年 9 月中旬,刘峙率第一二二师,由湖北驻地抵达漯河,长官部设在美国医院,顾问组及外事处设红十字会,副官处设在山西会馆。经筹划,于 9月 20 日上午,在山西会馆举行受降仪式,刘峙主持受降。日军第十二军团司令官鹰森孝(中将)在漯河作为第五受降区的日军指挥官,带领所辖侵华日军第一一五师团、第九十二混成旅团、骑兵十三警备队以及其他配属单位官兵,共计 31560 名日军官兵在漯河无条件投降,鹰森孝代表日军在投降书上签字,双手托献战刀。国民党二十二集团军总司令孙震、漯河驻军各部长官和 8 名美国顾问组成员等参加了受降仪式。受降仪式结束后,驻漯日军分别在滨河路、张公路(今民主路)日军军需仓库和竹木街日军兵营向受降的中国军队缴械并办理军需物资的庆典移交手续。在日军等待遣返回国期间,漯河当局令日军用被炸房舍的瓦砾,将竹木街至寨东北门一条弯曲狭窄的土路加宽取直,铺筑宽 8 米、长约 700 米的路,取名“受降路”。
为纪念日军在漯河投降,漯河商务会号召各商号捐资修建抗战纪念亭。漯河镇各大商号和商民积极响应,第五战区司令部指派秘书长负责筹办,请郾城知名人士郭尚武、李幼敬设计,又从洛阳请来巧石工匠,于 1945 年秋动工兴建,次年完成。刘峙从郑州专程到漯河参加落成剪彩仪式。受降亭仿郾城龙塔古篆造型,为六角形,亭内四面石碑对称为正方形,碑高 2.4 米,宽 0.7 米,青石、红柱,青瓦结构,碑文由漯河润芳斋的田金富、侯中祥镌刻。
受降亭旧址位于源汇区漯河火车站广场北侧,高约 6 米,底座面积约 8 平方米。亭的四周有石狮护守,亭中为正方形石碑,正面碑文为“受降亭”3 字,为当时的中华民国政府委员、国民政府考试院院长戴传贤(戴季陶)所题,其余 3 块为“受降亭记”“抗战祝胜词”和“建亭记”,分别由国民党中央监察院院长于右任、司法院院长居正和第五战区司令长官刘峙题词。1947 年受降亭毁于战火。
受降亭损毁后,其 4 块石碑也相继丢失,仅受降亭主碑“受降碑”残碑上世纪 80 年代被发现,现存中州纪念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