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7月初的一天清晨,国家副主席董必武和国务院副总理谭震林乘专列途经漯河,在漯河火车站接见了时任中共漯河市委书记王健、副书记吕仲文和副市长徐庆耀等。市委书记王健、副书记吕仲文和副市长徐庆耀等向董老问好,董老亲切回答:“你们地方上的工作,千头万绪,很辛苦,我应该向你们和全市人民问好!”吕仲文请董老到贵宾室休息。董老风趣地说:“震林同志,咱也不是贵宾,不去了吧,在站台上随便走走谈谈,不是很好吗?”大家紧张的心情顿时松驰下来。
董老抬头看到“漯河车站”四个字便问:“这里是条沙河吧?”“那这个市为什么叫漯河呢?”董老的考问使漯河市领导有些紧张。董老见大家拘束起来,索性点将,用手拍了拍徐庆耀的肩膀亲切笑道:“市长,市长,地名市事了如指掌,不要紧,说错了恕你无罪。”徐庆耀回答:“漯河市原是沙河重要渡津,属郾城县,因沙河盛产田螺且螺坑甚多,沙、澧河交汇于此,形成河湾而名螺湾河。”董老又问:“这条河流形成的时间多长了?”“千年以上。”“有何根据?”“郾城县志云:宋朝抗金名将岳飞大战金兀术于郾城,因螺湾河水暴涨,乌鸦太子没有后退之路,被岳飞刺死在黑龙潭对岸。明嘉靖十九年置螺湾河镇。”董老连连点头:“有道理。那又是什么时间将螺湾河改为漯河的呢?”吕仲文回答:“明嘉靖二十一年,也就是1542年改‘螺’为“漯”。”“为什么要改‘螺’为‘漯’呢?”“可能是用虫字旁螺为地名不雅,所以文人依韵改之。”“祛虫添水者姓甚名谁?”王健说:“无记载可查,改字之说只是推敲。”董老哈哈大笑又连连点头:“有道理,有道理。我们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和其它事物一样都是在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革新而不断发展的,请往下讲。”
徐庆耀接着汇报:“清咸丰二年修筑源汇寨,为水旱码头。民国年间称‘漯河镇’,寨东门外火车站这块地方叫‘五权镇’,俗称‘河上街’。”“什么时候由镇改市的?”“1948年12月。”“由于漯河地处中州之中,水陆交通极为方便,周围又有丰富农副产品和工业原料,历史上就形成了全国近二十个省的骡、马、驴、牛市场和农贸集散地,迅速发展成为豫中重要的工商业市场。解放后不久,就由郾城县划出设漯河市。”董老关切地说:“沙河解放后有哪些变化?”吕仲文答:“这里流传着这样一首歌谣。”
沙河水,野茫茫。
艄公泪,满河床。
破船载哭声,十船九断粮。
腊月下冰河,空腹拉纤长。
解放后,大变样:
机帆船,千里响;
水上办学校,儿童笑声朗。
船民翻了身,
感谢共产党!
董老高兴地向车上挥手喊道:“同志们,都下车来听听漯河的来历与变化,很好,很有意思啊。这里现在共有多少船?”董老的目光又转向徐庆耀。“1228艘满载重量为33257吨。”“有多少职工”“16556名。”“船运年收入多少?”“除上缴、工资福利和一切开支外,每年盈利百万多块钱。所以有,‘运几船,吃一年’的说法。”董老亲切地说:“很好,船上的干部职工风里来雨里去,很辛苦,要关心他们的生活啊!”王、吕二位书记响亮回答:“一定照董老指示办。”董老接着又问:“这条河道到哪里呀?”王健同志答:“进淮河入长江。”“这里的船能不能到上海?”“能,这里有15艘机动船,一共1285马力,每年总要去几次”。
此时,秘书来催董老上车,市领导请董老指示,董老语重心长:“你们几位很重视历史,又掌握民情,这很好。地名包含着丰富的历史、地理知识,一个地方的地名考证,往往能激发人民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祝漯河市建设得更好。”董老一边上车一边拱手道别:“谢谢,谢谢,承蒙列位指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