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3000多年前的一天,商王来到今天的中原漯河临颍与郾城交界处,在一条清澈的小河边停下脚步。这条河因为他的到来后来被命名为小商河,约2000年后,在这条河上修建的一座桥因河得名叫小商桥。
关于小商河名字的来历,还有别的说法,一说此河叫作溵河、颍河,《郑氏通志》说溵水出自阳城东,至西华、汝阳入于颍,与颍水合流,古人并称;一说颍河故道经此,且为水陆交通要道,商务频繁,故称小商河。
二
据方志记载,小商桥始建于隋开皇四年(584年),但现桥主体结构属北宋建筑风格,主体用红砂岩石砌成,南北长21.3米,宽6.45米,主拱横跨12.14米,矢高3.06米,桥栏上保存有精美的石刻艺术,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是我国著名的现存古代桥梁之一。元、明、清历代均有修葺,最大的一次修筑是元大德年间(1297-1307年)。
小商桥造型十分优美,虽然它不算长,不算宽,没有宏大的气势,但却小巧玲珑,以其独特的敞肩式结构,吸引人们的目光,它把以往桥梁建筑中采用的实肩拱改为敞肩拱,只这样一改,便改出神韵,改出别具一格,在大拱两端各设两个小拱,小拱卧于大拱的肩膀上,像两个调皮的孩童与爷爷嬉闹。既可以节省石料减轻桥的自重,而且河水暴涨的时候,还可以增加桥洞的过水量,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同时,拱上加拱,桥身也更美观,是真正的“虹桥卧波”。小商桥的大拱,并不是普通的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采用了小于半圆的弧段,作为拱桥的承重结构。在相同跨度的情况下,这种小于半圆的拱比半圆拱大大降低了桥梁的高度;反之,在桥梁高度一定的时候,可以得到比半圆拱更宽的跨度,两者结合,使拱桥的技术得到了发展。大拱和小拱均由20道拱石并列砌筑而成,主孔每块拱石间均由咬铁连接。大拱与小拱相交处还镶有龙头,伸出桥外足有半米,文物专家介绍说,这个刻有龙头的石条长达两米,深深地插入桥身之中,外表看好像只是为了好看,其实它像锁石一样,起到对整个桥的横向加固作用。
小商桥的珍贵价值还表现在其石雕艺术上,从外观看,小商桥的颜色与众不同,通体呈紫红色,采用红色石英砂岩建造,这种坚硬的石头表面经过细致的打磨加工,光滑整齐。桥面两边刻有青石栏杆。桥通体雕有花纹,拱券上通体饰以精美雕刻,正中的龙门石上刻着饕餮,它是一种吸水猛兽,面目狰狞,作吞吐汹涌水流状。有的券石上则刻着流云、飞马、如意狮子、莲花等图案。主拱与腹拱的连接处也各有一兽头伸出,北端为龙、南端为龟。这些雕刻图案形象怪异,风格古朴,工艺精湛,对研究我国古代石雕艺术提供了重要而又丰富的实物资料。桥南端拱镶面石雕莲花,北端镶面石雕莲枝、牡丹。小商桥主拱拱脚为三层石砌基础,桥下铺满石砌海漫,在主拱基石四角各体西侧,主拱镶面石刻有龙云图案,正中龙门石刻因风化难辩,雕刻着一个负重的金刚力士像,他们体格健壮,肌肉发达,怒目圆睁,双手按膝,屈膝负重,大小一尺左右,似以千斤之力承托着整个拱桥,雕刻得惟妙惟肖。小商桥的桥墩是经过细致打磨的六层石条砌成的,表层光滑,砌体整齐。经测量,两侧的桥墩至今仍在同一水平线上,并未发现有不均匀的沉降现象。
三
小商桥在沉默一千多年后被发现并且戴上“世界第一”桂冠的经过,是一个激动人心的过程。1982年6月,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的李颖霖先生从一篇介绍宋代名将杨再兴陵墓的文章中,发现小商桥依然存在的线索,消息传到茅以升那里,立刻引起了他的重视。茅以升是中国著名的桥梁专家,他主持设计的钱塘江大桥,是我国第一座由中国人自己设计建造的铁路公路两用桥。茅以升立刻派袁德熙、胡达和、李颖霖3位专家赴临颍实地调查。袁德熙当年已是76岁的高龄了。临行前,茅以升对考察工作作了具体指示,并给当时河南省科协的负责人写了封亲笔信,希望他们配合这次重要的考察工作。20多年前的这趟临颍之行注定要为中国的桥梁史掀开厚重的一页。5天的考察工作结束后,3位桥梁专家向茅以升提交了一份考察报告:小商桥是隋代石拱桥,年代早于河北赵县的赵州桥。这可是个天大的发现!因为我国古代建筑的高度成就,主要表现在木结构方面,是东方建筑体系的代表,在世界建筑史上独树一帜,举世公认,然而在砖石结构建筑方面的成就却鲜为人知。西方建筑以砖石结构为主,其数量之多、体量之宏大、雕刻艺术之富丽远远超过东方。但在我国古代,也有一种砖石建筑在结构的独创以及技术和造型的先进等方面曾经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那就是古桥,就是像小商桥这样的石拱桥。小商桥发现之前,世界公认的石拱桥的杰出代表是赵州桥。它是世界上最早的石拱桥,从时间上说,它比欧洲这种形式的桥早出现了1000多年,并且它的结构科学、造型优美、艺术精湛,堪称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但像赵州桥这种类型的石拱桥在我国古桥中数量并不多,桥梁专家们一直希望能有更多的发现。新中国成立前,梁思成先生在赵县先后发现了小石桥和济美桥,20世纪50年代,桥梁专家在山西和河北又发现了几座,从此这类古桥就“销声匿迹”了,以致许多专家以为它很难再出现了。正因为这样,小商桥的发现立刻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的震惊。1982年11月3日,《北京晚报》在第一版显著位置,刊发了题目为《河南发现一座隋代石拱桥》的通讯,数十家媒体纷纷转载,桥梁建筑界由此掀起一股研究小商桥的热潮。1986年,小商桥被河南省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同年,茅以升主编的《中国古桥技术史》一书出版发行,书中专辟一节对小商桥进行了详细的论述,他认为:小商桥建于隋朝初期,是可以相信的,但现存的桥式,是否是创建时的形式,有待进一步的考证。但由此可以推知敞肩式圆弧石拱桥在隋代赵州桥以前已有相当的发展。这一论断给小商桥戴上了“世界第一”的桂冠!因为茅以升的论断,小商桥得以声名远播。但经过1000多年的风雨剥蚀,战争破坏,经历了无数次的地震和洪水,被发现的小商桥已经破旧不堪,有的地方甚至已经出现了坍塌。1992年元月,国家文物局著名文物权威罗哲文先生亲临考察小商桥,再次确认该桥始建于隋,并盛赞该桥为 “世界桥梁史上珍品中的精品”。1994年国家文物局拨款100万元对小商桥进行大修。2001年,小商桥被公布为第5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3月29日,国家邮政局发行《中国古桥—拱桥》邮票,其中,第2枚为小商桥。
四
为什么会在开皇四年(514年)的时候在小商河上建起世界上第一座石拱桥?“开皇”是隋文帝杨坚在位时的年号,历史上有“开皇之治”的说法,说明隋文帝在位时期,国家统一,天下安定,经济发展。杨坚在定国之初就开始兴修水利、发展交通。就在这一年,隋文帝以渭水多沙,深浅不一,影响漕运。诏太子左庶子宇文恺率水工凿渠,引渭水,自大兴城东至潼关三百余里,名为广通渠,漕运通畅,这是修建大运河的开始。
中国自古就有桥的国度之称,距今4000年前的新石器晚期,中国有记载出现了原始的临时性的简单桥梁。中国现存的古桥有三百多座,潮州广济桥、河北赵州桥、福建洛阳桥等在内的中国四大名桥,以及文成公主嫁往西藏时走过的瑜项桥,都曾名噪一时,这些古桥,除了技术在当时先进之外,更重要的还是历史文化的因素而被后人铭记。遍布在神州大地的桥、编织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连接着祖国的四面八方。我国古代桥梁的建筑艺术,有不少是世界桥梁史上的创举,充分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非凡智慧。在欧洲,公元14世纪时,法国泰克河上才出现类似的敞肩形的赛雷桥。
(作者:张翠华)
|